(聚焦海峡论坛)到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Citywalk成港青新潮流

来源: 能源网
2024-06-16 23:18:35

  中新社厦门6月14日电 题:到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Citywalk成港青新潮流

  中新社记者 龙敏

  “自深(圳)(香)港两地全面恢复通关以来,香港就兴起了一股到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Citywalk(城市漫步)的新潮流。”

  在14日于厦门举行的第二十二届海峡青年论坛上,香港青年梁毓伟从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出发,为现场两岸青年道出了自己对大湾区脉动的真切感受。

  梁毓伟告诉中新社记者,不少香港青年一到周末就到大湾区内地城市,这个星期到深圳KTV、吃酸菜鱼,那个星期就到东莞逛文创、喝奶茶。“刷香港社交媒体,你会发现大多是在分享大湾区内地城市衣食住行的最新打卡点。”

  “不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业、就业、创业上,港澳青年已经和大湾区内地城市形成了有效衔接。”梁毓伟进一步解释道,以职业发展为例,仅大湾区青年就业、创业资助计划,香港每年就有一千多名青年和一百多个创业团队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

  梁毓伟注意到,受益于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的便利,选择与大湾区内地城市青年共结连理的香港青年越来越多。

  大湾区更是港澳青年实现更好发展的大舞台。一名香港青年将香港的“迷你仓”共享仓库概念引入广州,使之成为当地热门的新兴服务,目前已经有70多家分店。梁毓伟以此为例指出,越来越多香港新生代创业者嗅到商机,依托大湾区丰富的资源与广阔的市场,抓住“风口”乘势而上。

  梁毓伟表示,“双向奔赴”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新常态。大湾区内地城市青年跨境消费、上学、工作的情况愈来愈多,对香港的贡献也愈来愈大。“香港希望吸引更多大湾区内地城市青 年来港学习、发展,促进大湾区人才流动。

  去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已从2018年的10.8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增至超过14万亿元。梁毓伟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高质量发展潜力和动能不断释放,成功打造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新合作模式,充分展现出“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和勃勃生机。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势不可挡。”梁毓伟认为,香港与大湾区内地城市可在科研、数字基建上取长补短,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创产业链,为大湾区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带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助力。“青年也可透过这些优势,在更广大的舞台上实现梦想,挥洒青春。”(完)

  娱乐行业的聚光灯效应,使得艺人的一言一行都能够对社会、观众和舆论造成巨大的影响。艺人一旦有了道德污点,即便没有触犯法律,也要承担后果,付出代价。

  结合她一贯的调性,龙应台的意思大概是说,今天被我们尊为“国宝”的生物,当年都是由西方人先发现的,这些功劳现在被“排外”的“义和团”们选择性遗忘了。

  很难判断,这次吴亦凡的丑闻,会直接影响饭圈多少?会改变怎样的潜在规则?但至少会让很多残存着理性的粉丝们,看到光鲜流量背后不那么美丽的部分,从而能让自己残存的理性变多一些。

  从后奥运经济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推动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使中国经济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从数据看,自2008年以来,中国GDP从4.6万亿美元上升至2021年的18万亿美元。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与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国家的贸易联系不断加强,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

  台湾中广董事长赵少康追悼说,“团团”“圆圆”至今已经陪伴台北市民超过14年,尽管当时民进党因为意识形态无所不用其极的杯葛(抵制)、阻挡、拒绝,甚至在这次病危时,台农委会副主委还要让对岸“拿回去”,实在令人痛心。

  据央视新闻消息,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2年9月1日18时26分,航天员陈冬成功开启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出舱舱门。

蔡承法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