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暴跌!这一板块,"危机模式"!

来源: 秀目传媒
2024-06-23 11:42:41

(6月21日,多只可转债大幅下跌)

“可转债已经进入‘危机模式’,市场极度担忧信用危机,无论是债底还是权益价值,都提供不了保护。”上海一位机构投资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

转债信用危机

至此,可转债市场三十余年的“零违约”神话,使市场开始重视转债信用风险。

“股市行情低迷的情况下转债已脱离股性没有转股预期,投资者按照债性定价转债并担心转债的信用风险。”明明表示。

一些大跌的转债从基本面上确实遇到了一些问题。78只跌破面值的低价转债中,2只转债正股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3只转债正股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2只满足财务类退市风险警示要求,7只转债2023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行为,此外还有少量转债2023年年报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或被问询。

东方金诚研发部副总经理曹源源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监管环境与上市公司退市要求更加趋严,关注和判断弱信用资质转债信用风险的重要性日益提升。近日发布的“科创板八条”延续新“国九条”推动资本市场服务新质生产力、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总体要求,使市场对信用风险突出的转债个券避险情绪明显加重。

纽达投资创始人邬雄辉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转债不同于信用债,其主要退出方式是通过转股而非到期还本付息。因此,投资转债时,更多关注其转股能力。如果公司退市,即使公司愿意下调转股价,但失去上市地位的股权也失去了价值。

“当下投资者对于A股行情与经济基本面较为悲观,转债的定价从股性定价切换为债性定价,更加关注转债的信用风险。今年评级调整可能更加严格,比如部分规模较大的转债今年超预期下调评级。我们认为目前转债市场信用风险仍然较高,在股票市场低迷时转债的信用风险会被放大,加速市场的负反馈。”对于当前的市场情况,明明这样表示。

机构关注“错杀”机会

今年以来可转债的信用危机爆发,既有市场低迷的困扰,也有退市新规强化之后带来的恐慌。不过,不少投资者认为,一些可转债可能遭遇了“错杀”。

曹源源就表示,大多数可转债发行人属于各自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或是专精特新“小巨人”,行业内竞争优势比较明显,资产质量整体稳健,短期信用风险可控。未来随着宏观经济持续回升,权益与转债市场回暖,可转债估值也有望随之修复。

邬雄辉也认为,发行可转债的上市公司需要满足一系列条件,在可转债发行高峰期的2021年和2022年,只有不到42%的财务较优质的上市公司才会被批准发行可转债,而且可转债的票面利率很低,这意味着发债的上市公司的退市概率应低于整体上市公司。

“许多机构采取了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卖出低价转债的方式,是导致低价转债无差别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这种过度反应是市场在面对特定风险时的惯常表现,导致不少可转债被错杀,当风险事件落地或者被证伪后,估值会被修复。”邬雄辉说。

事实上,在2021年年初,退市新规颁布后,可转债和中小市值公司被市场集体看空,导致最高峰期42%的转债低于100元的面值,这些跌破面值的转债的平均纯债到期收益率高达4.6%。

“此后,市场发现,新规后退市的公司虽然有所增加,但是并不如预期的悲观,后面小市值上市公司和转债一起 迎来了一轮牛市。”邬雄辉表示,转债作为偏权益的资产,其风险远低于整体权益市场的风险,仍是当前的迷雾当中,较佳的具备更好性价比的资产配置选项。

曹源源也认为,对于近期大量跌破面值或逼近面值的转债,在充分考虑转债债底保护性的情况下,未来可以跟随宏观经济和市场信心回暖,适时挖掘资产质量比较健康、经营前景较为明朗的转债配置机会。

不过,明明则表示:“大规模低价转债出现意味着转债的债底保护并不充分,会使得转债市场的吸引力有所下降。对于投资者而言,应该优先规避风险,一些正股资质较好的转债右侧参与更加合适。”

责编:杨喻程

校对:刘榕枝

百万用户都在看

突发公告!千亿城商行副行长离世,年仅51岁风暴突袭!暴跌16000亿元!

突发!证监会江苏监管局局长凌峰被查!

刚刚,A股突现异动!国家队,出手?

突发!一则朋友圈,刷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5-83514034

邮箱:bwb@stcn.com

  思路决定出路,奋斗创造奇迹。高质量发展是广东开年开新局的必由之路,也是根本出路。锚定高质量发展这条路,扎扎实实抓好今年,抓好5年,再深耕10年、30年,必定能再造一个新广东、再创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火情发生后,桂林市、兴安县两级公安机关立即介入调查,于次日下午将犯罪嫌疑人周某某抓获,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总台记者 许大为 孟裕人 莫祥龙)

  IMF认为,中国经济今年预计将增长5.2%,高出此前预测值0.8个百分点,明年有望继续增长4.5%。

  与低分的《三体》动画紧密相连的是长安汽车旗下深蓝品牌。该品牌首款量产车型SL03在去年7月刚刚上市。无框式车门和隐藏式门把手让车的外观更具有科技感,取消了物理按键,车内功能都用中控屏幕操作,可以实现人车语音交互等功能,也是当下车企朝智能网联发展过程中的主流选择。

  从内生动力看,建材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结构加速转型。低碳胶凝材料、保温绝热材料、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近年来,建材企业向低碳、环保、产业链下游深加工方向延伸的趋势明显,产品呈现多元化、精细化发展特点,企业盈利能力有效增强。“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墙体屋面材料、技术玻璃、非金属矿等产业的工业化规模化潜力巨大,发展空间依然广阔。”孙星寿说。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2/01/70/11017228289752530558.jpg" alt="" />

蔡定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