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报业博物馆在蓉开馆 展示巴蜀大地报业发展历程

来源: 环京津网
2024-06-20 09:05:57

  中新网成都2月20日电 (单鹏)四川报业博物馆20日在成都开馆,即日起向社会公众开放。

  四川报业博物馆坐落在成都历史悠久的锦江文化街区,馆内分为四川报业发展主题展、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题展两大展厅和《烟火巴蜀》主题影像展区,首批展示了四川报业发展的相关文献资料、影像资料、采编用具、印刷设施设备等360多件。

  四川报业发展主题展回顾了19世纪末以来巴蜀大地的报业发展历程。从展览可知,近代四川报业的发端与宣传维新思想有着很大关联。1897年,四川近代第一报《渝报》在重庆创办,这份报纸由维新知识分子、四川富顺人宋育仁创办,以救亡图存为己任。1898年,宋育仁在成都创办《蜀学报》,这是成都近代第一报,也是四川维新派的主要宣传阵地。1898年,四川近代第 一家日报《渝州新闻》创办,同样以宣传变法维新为宗旨。

  进入20世纪,四川地区报业迎来快速发展。1900年在成都创立的《算学报》是一份专门介绍自然科学的报纸,也是成都第一张科学性报纸。随后四川大地陆续出现了《川报》《新四川日报》《成都快报》《华西日报》等关注时政、社会的新闻报刊。1922年,四川党、团组织早期重要创建人及领导人王右木在成都创办《人声》,这是四川第一份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首要任务的革命刊物。值得一提的是,红军长征途经四川时坚持出版报纸,这些报刊被称作“长征红报”。

  抗战开始后,四川报纸数量极大增长,集中为抗战呐喊。1937年,中共党员张秀熟代出川将士起草的《告四川各界人士书》经中共组织同意后,交予刘湘认可,以《告川康军民书》为名在《华西日报》发表,成为川军出川抗战的宣言书。

  新中国成立后,四川报业扎根广袤大地,在服务大局、服务人民、传播先进文化、正确引导舆论的奋斗中不断成长。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题展和《烟火巴蜀》主题影像展两大展览凝聚了新中国成立后巴蜀大地建设发展的时代缩影,体现出报业对社会沧桑巨变和新时代发展辉煌成就的生动记录。

  “我们将努力打造一座不断‘生长’的专业博物馆,一个共建共享的文化空间。”据四川报业博物馆负责人介绍,四川报业博物馆将与四川乃至全国的报业和文博界同行携手共建,通过互动体验、数字展览、传媒研学等多种方式,探索更多的博物馆“打开方式”,搭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连通业界与学界的园地,呈现报业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成果。(完)

  “长钢轨焊接接头作为无缝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确保100%的出厂合格率。”正在现场查看进度的红海焊轨基地主任石光磊说道,随着无缝线路的普及消除了线路钢轨接头,以往旅客熟悉的列车运行时“哐当哐当”的声音消失不见了。(完)

  “向群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东山镇武装部部长王达聪告诉记者,每年春节、八一建军节、烈士纪念日,当地党政机关、学校、社区都会在广场举行纪念活动,号召大家学习李向群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

所有的相聚都不再分离。

  不过,市场也有不同判断。

所有的相聚都不再分离。

  “村里高血压加上糖尿病,将近300人。多亏‘介小康’帮忙!”村医段大夫介绍。段大夫口中的“介小康”,说的是慢性病网格管理员。介休市将20个慢性病患者划成一个网格,一名慢性病志愿者做网格管理员,定期向村医报告组员病情变化。介休市医疗集团人民医院院长樊金荣告诉记者,目前,介休构建起村医管网格员、网格员管慢性病的管理体系,有近600名“介小康”。

黄峻维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