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普惠工作进展显著 消费端减排仍潜力巨大

来源: 杭州网
2024-06-08 23:37:41

  中新网北京6月7日电 题:中国碳普惠工作进展显著 消费端减排仍潜力巨大

  中新 财经记者 阮煜琳

  7日,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办,中华环保联合会碳普惠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碳普惠助力绿色未来”主题会议上,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联合绿普惠发布《中国碳普惠发展与实践进展报告(2023)》显示,2023年中国碳普惠工作取得显著进展,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强。

  碳普惠是以生活消费为场景,为公众、社区、中小微企业绿色减碳行为赋值的激励机制。在这种机制下公众及小微企业低碳行为形成的减排量,能够抵消自身碳排放、参与碳交易或转化为其他更为多元的激励,是消费端减碳的重要方式。

  在中国,碳普惠机制对于释放消费端碳减排潜力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国科学院2021年发布的“碳中和”框架路线图可知,2019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消费端如工业过程、居民生活等占比为53%。2022年出版的“碳中和逻辑体系”一书指出,2019年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总量已占全年碳排放总量的近三分之一。我国个人消费端的减排空间巨大。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杜少中说,生活消费端的碳排放量占总碳排放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因此,从需求侧进行减排非常重要。鼓励通过碳普惠机制推动绿色生活方式,以促进消费端减排。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总经济师张昕鼓励形成有效的碳普惠市场供给,拓展更多碳普惠机制方式,建立高质量的碳普惠体系。

  在相关顶层设计与政策指导下,碳普惠机制近几年在中国迅速生根发芽。报告称,尽管当前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但我国碳普惠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碳普惠建设还面对诸多挑战,在场景标准开发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与加强。(完)

  这就是著名的洹北商城——位于殷墟保护区东北部,与殷墟略有重叠,总面积4.7平方公里,这一发现,填补了商代中期的空白,商的编年框架再次改变了。据《尚书》《史记》等文献记载:商立国之后曾五迁其都,其中第十三代王河亶甲所迁的“相”地和盘庚所迁的“殷”地同在安阳。“洹北商城很可能是‘相’。” 唐际根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它的宫殿保存得非常完整,其整体结构很像今天的‘四合院’。中华文化几千年的建筑模式,一直到明清时期都是这个样子。”

  “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施工倒班计划并严格执行,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和14支施工队伍坚守岗位,加快赶进度。”中建八局项目负责人冉福林说,“同时,我们也加强了项目安全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

  他成为带孩子玩的“爸爸”

  他指出,近些年在良渚古城遗址周边开展的古环境研究表明,距今7500-5200年期间,古城周围为富含有孔虫的潮滩相沉积环境;而在距今5200年之后,有孔虫的逐渐消失意味着陆地开始形成。

  “去年,我们生产的100号道路石油沥青进入正式工业化生产和销售阶段,这种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市场空白。”公司炼油厂党委副书记、副厂长杨志强介绍,该沥青蜡含量低、软化点高,是目前国内积极推广的创新产品。

  旅行中,楚瑶告诉和疫情“同岁”的女儿妙妙,“这是你出生以来第一次出国旅行。”

赖一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