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有了“科技范儿” 智慧旅游为文旅消费再添活力

来源: 凤凰网
2024-06-20 11:56:59

  走进湖南博物院,“生命艺术——马王堆汉代文化沉浸式数字大展”正在开展。徜徉其间,游客可以亲身体验中国古人对宇宙与生命的深邃思考与艺术表达,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今年的端午假期首日恰逢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不少博物馆、美术馆、遗址公园等文博场所成为众多游客出行的热门选择。在今年,许多博物馆深化数字化建设,构建智慧旅游沉浸式体 验新空间,增强广大游客的参观体验。

  引入新科技丰富游览体验,运用智慧化管理提升景区服务,云旅游、云演艺、云娱乐、云展览等新业态蓬勃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为旅游业带来“蝶变”。

  在国家典籍博物馆,沉浸式戏剧“永乐长思”的演出空间引入科幻设定、使用数字技术,带领观众穿梭不同时空;在北京汽车博物馆,别具一格的2024年“新视听体验空间”公共服务主题活动为游客们带来了独特的沉浸式体验。

  中国旅游研究院《全国智慧旅游发展报告2023》显示,全国已有3382个4A和5A景区实现了5G网络覆盖,占4A和5A景区总数的89%;智慧旅游住宿企业规模增加显著,国内智能、智慧酒店及民宿超过15万家,其中,近1至3年内成立的占比48.6%。

  “文创产品和服务不仅追求形式上的美观,还通过融合现代技术,提高产品性能,提升服务质量,增强用户的体验感。”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和旅游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翟向坤指出。

<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04/902937529.jpg" alt="" />

  由于疫情防控政策的改变,消费条件得到改善,因此,旅游业可能是今年消费的最大增长亮点,在过去几年,尤其是2022年受疫情防控抑制的旅游需求,将在今年释放,而且旅游业能带动餐饮、住宿、购物等服务业的增长,因此被地方寄予厚望。

  其中,业务总量指数为46%,环比回落0.4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45.2%,环比回落0.7个百分点。疫情防控策略优化调整,初期东中西地区陆续暴发病毒感染,工业和商贸企业人员到岗率下降、开工率不足、产能利用降低,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出现一定波动。但与之前相比,指数降幅有所收窄,东部和西部地区业务总量指数分别为45.6%和41.5%,回落0.2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业务总量指数为46.6%,环比回升0.1个百分点,处于紧缩区间。

  “近年来,我们实施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有效改善了市场主体预期。特别是2022年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超过4万亿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刘昆介绍,2023年,财政部门将围绕市场主体需求精准施策,助力企业减负增能。一是助企纾困。根据实际情况,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并持续整治违规涉企收费。二是激发活力。在财政补助、税费优惠、政府采购等方面,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三是支持就业。统筹运用财政政策工具,多渠道支持稳岗扩岗,帮助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2022年6月,由永丰县蔬菜产业发展中心编制的《春提早空心菜—秋延后辣椒大棚栽培技术规程》,作为江西省地方技术标准正式在全省推广。为了这一项技术创新,蔬菜中心工作人员埋头干了6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中国WTO研究会研究部主任崔凡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通过观察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近几年的净贸易条件指数可以看到,由于大宗商品价格高企,许多生产国的顺差出现了下降趋势。

林姵菱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