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专家齐聚辽宁共话文化遗产传承

来源: 城市观察员
2024-06-12 02:49:33

  中新社锦州6月9日电 (李晛)6月9日,一场聚焦文化遗产传承、探寻文明瑰宝的交流活动在辽宁省锦州市举行,海内外考古及文博领域专家一起探讨如何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不管在中国,还是澳大利亚或者其他地方,只有珍视过去的文明瑰宝,才能让文化不断传承。”当天,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创意与文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史蒂夫·布朗(Steve Brown)在“探寻文明瑰宝 弘扬中华文化”主题新时代大讲堂上表示,澳中两国民众交往和文化交融由来已久,早在1897年,被命名为“龙”的舞龙从中国远渡重洋来到澳大利亚小镇巴拉瑞特,这条已经127岁的“龙”,见证了旅澳中国人数从3万多人到60余万人的增长。他说,文化遗产传承对现代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教授丰琳(Marcella Festa)表示,考古学在加深人们对人类历史的理解、跨越文化鸿沟以及教育未来一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考古学还能揭示有关历史和文化的刻板印象或误解,扮演着“挑战和重塑叙事”的角色。例如 丝绸之路沿线的考古工作就揭示了中原以外的丰富文明,证明了亚洲不同地区之间的密切关系。相信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会有更多考古方面的突破性发现。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祝勇指出,中华文明本质上是多元一体的文明,在距今6000年左右,从辽西到良渚,中华大地的文明火花如星斗一样璀璨,分别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多种不同的文明体系,在发展蔓延的过程中碰撞、汇合和交融,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文化与民族融合的大熔炉。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钟栎娜说,辽宁是沟通东北亚与西方世界的锁钥,还是游牧区和农耕区交汇的地方。厚重的文化来自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这决定了辽宁的独特价值。到访辽宁可以让海内外朋友看到更丰富立体的中国形象,让文明更好地交流互鉴。

  “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和集体记忆,愿大家一起努力,薪火相传,守护文明之光。”敦煌艺术家常沙娜如是说。(完)

  血氧仪的供需逐渐回归平衡。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观察,12月中旬,血氧仪供应紧张时,电商购物平台中,有现货的产品链接较少,大部分血氧仪以预售形式销售。而到了1月中旬,血氧仪已基本恢复供应,电商平台上排名靠前的链接,基本均标注“现货速发”等字样。

  据北交所官网披露的两融业务启动初期融资融券标的股票范围,共有56只股票被纳入。

  斯人已逝,郑永刚留下的“杉杉系”还将继续前行,在郑永刚身后,未来谁来接班无疑也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

  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的十位成员中,有四位的生命永远定格在1927年。党的五大之后,张佐臣、杨培森回到上海恢复党的组织,继续开展工人运动。1927年6月下旬,两人在上海开会时因叛徒出卖被捕,7月1日,两人在刑场上高唱国际歌,英勇就义。萧石月在湖南长沙附近与反革命军队的战斗中壮烈牺牲,而此时距他当选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只有19天。

  北京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副主任苏宏表示,对设备供应商、研发商提供专项支持,激发市场参与活力,鼓励企业及专业人才投身适老化改造。可考虑将部分适老化产品纳入社保范畴,减轻老年人自行购买适老化改造服务的负担。

  每一项指标都取得显著进步

邓恭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