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受访青年肯定家乡发展对自己吸引力大

来源: 红山网
2024-06-27 11:52:23

  “家乡”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意义。为了寻求个人发展,有人离开家乡,也有人回到家乡,还有的人在两者之间权衡,选择到离家乡近一点的地区发展。随着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持续推进,各个地区的区位优势愈发明显。你如何看待家乡的发展前景?你会选择到离家乡近一些的地方发展吗?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500名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0.4%的受访青年觉得家乡所属区域的发展对自己的吸引力大。

  95后东北人刘云漾曾到外地工作,学习开店经验,今年她回到辽宁大连,在当地开了一家餐馆。她对东北有着很深的依恋,回到曾经生活多年的城市让她感到很亲切。

  北京交通大学大三学生冯静的家乡在甘肃兰州,来北京学习后,她感受到大城市的魅力,但相较而言,还是更喜欢家乡的环境,觉得生活压力小很多,“如果有好的工作机会,我更想回家乡发展”。

  “每个人都期待自己的家乡发展得更好。”冯静觉得,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如果能进一步加强产业优势,对青年更友好,会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家乡奋斗。

  调查显示,对于东北地区、西部地区的吸引力,受访青年均首选“房价、物价等生活成本相对较低”。

  “校招时有很多企业来学校宣讲,越南语、泰语、印度尼西亚语是学校的优势专业,工作机会比较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也很有竞争力。”广西民族大学越南语专业的00后江瑶说,广西离越南很近,有天然的地理优势,有不少越南的商人、游客和留学生来广西生活,也有很多人到越南做生意,彼此交流很频繁,对越南语专业的人才需求量比较大。

  江瑶即将被外派到越南工作,她希望进一步打磨专业能力,积累经验。对于更长远的规划,她表示可能会回老家重庆发展,“首先是离家近,另外重庆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备、出行便利,房价也能够接受,对我来说比较有吸引力”。

  去年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的叶彦雷选择到安徽芜湖发展。“近些年,中部地区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持续发力,比如我所在的芜湖,产业特色就很鲜明,产业体系比较完整,拥有一批国际国内领先企业。比如,当地通过打造航空产业园和发布好的政策,为低空经济和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量子计算芯片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贾志龙博士在合肥生活快10年了,他对合肥的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有深刻的体会。在他看来,合肥的科研实力在全国比较靠前,尤其是量子行业,走在全国前列。另外,合肥的交通非常便利,为产业发展提供了重 要基础,各种生产要素能高效便捷地流动,高校之间、产业链公司之间能紧

  调查显示,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快(47.7%)及科教资源富集、科研创新能力强(44.0%)是受访青年认为中部地区的优势所在。

  作为一名在合肥工作的武汉人,贾志龙很关注沪渝蓉高铁的建设,这条高铁全线建成后能大大缩短沿线城市之间的交通时间,有力加强各个城市的协调联动。“中部各省有很强的区位优势,可以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对接,而且科教资源富集、制造业链条比较全面、基础设施设备比较完善,再加上相对较低的生活成本,都是吸引年轻人到此发展的重要方面。”

  随着越来越多利好政策向中部地区倾斜,叶彦雷相信,未来中部地区会越来越有吸引力,投身中部地区的年轻人也能够有机会发挥所学,实现个人发展。

  此次调查的受访者中,男性占52.7%,女性占47.3%;00后占19.4%,95后占32.5%,90后占33.8%,85后占14.3%;家乡属于东部地区的占32.5%,东北地区的占26.6%,中部地区的占31.7%,西部地区的占9.2%。

  (应受访者要求,刘云漾、冯静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品芝 王志伟 实习生 韩子涵 来源:中国青年报

  春节假期虽已结束,旅游消费热度不减。目前,一些热门旅游目的地的机票、酒店等产品价格下降,热门旅游景区客流量较春节假期明显减少,且部分景区门票优惠政策仍在有效期内,令不少游客选择错峰出游。此外,人们旅游消费热情上涨,已有游客着手规划“五一”小长假的出行。

  想象有一天,每个人都拥有一位“贴身助理”,不仅像百科全书一样渊博,还能帮你定制旅游日程、理财计划、医疗预约,作为面试官帮你模拟面试,甚至为你写符合个人喜好的“爽文”。

  天津提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强化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和公平竞争环境建设。

  党中央在新年过后举办专题研讨班,一般以学习贯彻上一年度的党代会或全会精神为主题。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第10次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主讲“新年第一课”。

  这支由大约40名游客组成的旅行团将在为期六天的旅行中游览曼谷、芭堤雅的传统景点和近年兴起的网红打卡地,并前往热门海岛享受阳光、沙滩和泰式美食。

  通知指出,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为困难妇女司法救助工作提供了坚实法律依据和更高要求。检察机关和妇联组织要突出救助重点,对于进入检察办案环节、符合救助条件的“5+2”类困难妇女,包括属于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的农村妇女;遭受家庭暴力、性侵害、拐卖等违法犯罪行为侵害的妇女;家庭主要劳动力受到违法犯罪侵害致死或者丧失劳动能力,承担养育未成年子女、赡养老人义务的妇女;身患重病或者残疾的妇女;赡养义务人没有赡养能力或者事实无人赡养的老年妇女等五类困难妇女,以及因就业性别歧视、职场性骚扰等民事侵权案件导致生活困难、通过法律途径难以解决和因遭受家庭暴力起诉离婚、生活确有困难,根据实际情况认为需要救助的妇女,要切实增强救助意识,协同开展救助帮扶工作,帮助其尽快摆脱生活困境。

李平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