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赣鄱看非遗:江西上高非遗表演走进寻常百姓家

来源: 安徽网
2024-06-03 03:09:18

  中新网江西上高11月26日电(巫发阳)初冬时节,走进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第五幼儿园,锣鼓一响,六位女子肩挑花篮施施然向前走去,两人手持蚌壳做开合状,采莲船一摇一晃……一场热闹的十样景表演正火热进行中。

  作为上高县独具特色的民俗表演,十样景早已成为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逢新婚、新屋、生子、祝寿、开张、升迁,都会邀请十样景表演队来增添几分喜气。2013年,上高“十样景”入选江西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 ,我们十样景表演还走进校园,丰富的表演形式、热闹的节目氛围,总能带给孩子们一阵欢乐,表演过后大家常常意犹未尽。”十样景表演队负责人郑国香高兴地说。

  “敲起板来拉起琴,敬请大家听道情。大家问我唱什么,唱一段带儿带女好坏来对比……”宜春市上高县锦江河畔,上高县盲人曲艺队队长陈锁生手持二胡,脚踩自制鼓乐器,唱起上高道情,男女老少围成一圈,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喝彩鼓掌,俨然一片欢乐祥和之景。

  上高道情是流传于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的民间曲艺之一,最早可追溯到明末,清初又与瑞州道情糅合,终于形成以板箱二胡为主要乐器,既能演唱民间小曲,也能说唱长篇传书、自拉自唱的上高道情。2008年5月,“上高道情”被列入江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每年都要到全县1623个自然村演出,路已经走熟悉了,全县人民都认识我们。”陈锁生自豪地说,“那时候,不管是上高县哪个村庄,只要一听说我们要来,村民们肯定是几个晚上兴奋得睡不着觉,然后孩子们一大早就搬凳子、椅子去抢占位子。”

  为培养上高道情传承人,陈锁生不仅前往特殊教育学校招收徒弟,平时下乡表演还会积极寻找合适的盲人。此外,上高县文化馆也积极采取措施,助力上高道情保护传承。

  “我们切实做好上高道情省级非遗抢救性记录工程,将演唱的曲目进行录音、录像,然后归类整理、建档和保存。同时建立上高道情传习培养基地,提供专门的场地供盲人曲艺队排练使用,并安排专人带领曲艺队编排展演节目。”上高县文化馆馆长晏国莲说。

  走进宜春市上高县敖山镇洋林村,沥青道路干净整洁,两旁绿树成荫,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村民叶其仁向记者介绍起自己的多民族家庭,“我爷爷是瑶族,奶奶是苗族,妈妈是壮族,老婆是京族。”

  侗族的竹筒饭、傣族的泼水节、苗族的竹竿舞、壮族的五色饭……随着洋林村旅游研学人气越来越旺,村内餐饮服务、手工艺品、体验项目等产业越来越火爆,极大激起村民从业热情,带动村民从原来单一的种养殖业转型到综合型的乡村旅游业,提高了村民人均收入和村集体经济,促进洋林归侨少数民族村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

  近年来,宜春市上高县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切实做好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工作,并逐步建立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助推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发展大繁荣。(完)

  春节将至,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街道龙池村洞子坨传统村落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年味渐浓,当地书法家在白雪覆盖的四合院里为村民书写春联,村民们挂灯笼、贴春联、推豆腐、打糍粑,在欢乐喜庆中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

<strong>  用身边故事唤起向阳而生的磅礴力量</strong>

  除了生意火爆,记者在现场观察到,现在的顾客中,年轻人占了很大一部分,甚至有些女孩子穿着汉服到店里选购。当天到店“扫货”的江西游客唐小姐直言,她是请假到广州旅游的背包客。记者看到,唐小姐的手提篮里不但有虫崩 ,还有杏仁饼、双皮奶等特产。“膨化零食吃多了,我们还是喜欢原汁原味的特产”“包装很好,作为礼物也方便。吃着虫崩 给家人讲讲岭南风土人情,大家更像身临其境”。

  <strong>听到总书记全票当选,我的心情特别激动、欢欣鼓舞。这是民心的体现,充分反映了大家对总书记的衷心拥护,对中国这些年伟大变革、伟大成就的充分肯定,对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热切期盼。作为一名建筑领域的技术工人,我一定立足本职岗位,践行工匠精神,钻研新技术,探索新工艺,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strong>

  据相关部门统计,从2013年以后,过境梧州的“摩托大军”数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到2019年,途经国道321线梧州市东出口路段返乡的“摩托大军”仅为4.2万辆。近几年,受疫情影响,过境梧州的“摩托大军”更是锐减。

  “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他们进入人口负增长时已进入集约型增长阶段,我们的状态是依靠规模人口的需求来推动上游产业的发展。”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吴一平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卞佑芸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