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里面赛龙舟 江西龙南百年非遗庆端午

来源: 企业网
2024-06-12 09:30:16

  中新网龙南6月11日电 (熊锦阳 李林烜)赛龙舟是龙南客家人一直沿袭至今的端午习俗,而龙南客家龙舟赛中当以杨村镇的太平堡龙船会最具特色。6月10日,在江西省龙南市杨村镇,江西省级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太平堡龙船会”龙舟竞赛环节正式举行。面积仅有15亩的池塘上,20多艘龙舟相互角逐,激烈程度毫不逊色大江大河里的龙舟比赛。

  比赛开始,一艘艘龙舟如出水蛟龙,直奔终点。伴随着浑厚有力的阵阵鼓声,池塘上龙首浮沉,激起层层浪花;一条条“蛟龙”在水面上劈波前行,气势如虹。塘边岸上,观众激情呐喊,助威声不断,众多市民游客纷纷记录下参赛选手奋力拼搏的精彩瞬间。鼓声、水声、呐喊声交织成一首激昂的交响乐章,将现场气氛不断推向高潮。

  “很高兴能参加这次盛会,池塘虽小,但热情不减。在燕翼围旁看赛龙舟,别有一番滋味。”来自广东河源的游客叶先生告诉记者,他是客家人,对他而言这不仅是一场龙舟赛,更是四海客家一家亲的体现。“在龙南,我看到了保存完好的围屋,吃到了地地道道的客家美食,在这里我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据了解,“太平堡龙船会”起源于明朝弘治年间,是龙南杨村镇独有的一种端午民俗,每年农历五月初一至初五,杨村镇热闹非凡,决赛时观众最多可达数万人。随着五百多年的传承发展,“太平堡龙船会”形成了祀奉龙神、请龙神、龙船会、扫邪、决赛、游船、龙神归位、送游船鸭等民俗活动为一体的独特传统龙舟民俗文化,成为赣粤两省三县五乡端午期间极受欢迎的传统民间活动。

  “‘太平堡龙船会’历史悠久、规模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而且仪式隆重、场面热烈、壮观,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体育、文化、经济、传承客家精神和巩固四海客家情谊等多方面的价值。”杨村镇党委书记赖伟胜说。

  除“太平堡龙船会”,龙南市还举办了“千人客家龙舟宴”等一系列端午活动,为游客带来了一场多元丰富的端午佳节盛宴。近年来,龙南市发挥客家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改革,做好“非遗+”文章,实现客家非遗“活起来”、非遗项目“聚起来”,让非遗焕发新活力。(完)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1月3日电 3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最新一期“汽车消费指数”,调查显示,2022年12月份汽车消费指数为60.9,低于上月;大部分经销商对2023年的汽车销售情况持乐观态度。

  传统工艺中蕴含着无可计量的中华民族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智慧、理论传承和实践经验。回望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的文明历史,不仅创造出海量文化艺术精品,也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文化精神和审美趣味。从传世的工艺中,汲取营养、获得启迪,为现代手工制作注入了创作灵感和文化养分。让传统工艺及创新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为公众提供了更多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机会;让中国工艺更加风靡海外,在看似纯粹平凡的手工中,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感知中国之美。

  在“民生议事堂”这个半开放空间,杭州市拱墅区政协围绕“武林商圈高质量发展”开展的一场协商活动,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聆听。

  除了发放补贴,许多地方还提供了免费的公共设施、交通让留守过年的员工有更多的幸福感,在一些知名的旅游城市,还推出了“景区免费”的措施吸引大家留下来欢度新年。

  晚8时,陈敏瑞和夜班的同事交接过任务后,终于结束了12个小时的工作。整整一天,除了吃饭,她几乎很少起身,桌上的水杯基本没怎么端起来过,之所以有这些习惯,都是为了“以防万一”。“我和患者从不见面,就靠一条电话线连着。每当在电话里帮助患者完成一次心肺复苏的医学指导,或者成功协助110、119完成伤员抢救任务,我都特别有成就感。”陈敏瑞说,最近1个多月,120急救电话处于高位运行,他们身上的担子比以前更重了。“所有人实行12小时白班、夜班两班倒工作制,为了不耽误工作,大家都是刚刚‘阳康’就立马投入工作,全都坚守在调度席接听电话。”

(设计/制作:刘梦甜)

杨坚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