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 众多记者来内蒙古看展,看到了什么?

来源: 猫眼娱乐
2024-06-26 18:23:14

  想要快速、直观地“读懂”内蒙古?去打卡位于呼和浩特市的内蒙古展览馆、内蒙古博物院也许是最佳方式之一。

  6月25日一早,由中央宣传部会同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开展的“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内蒙古展览馆,参观了“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主题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展。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主题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分为“人民领袖 情系北疆”“高瞻远瞩 把舵领航”“五大任务 担当奋进”“聚焦主线 模范前行”“人民至上 初心如磐”“勇闯新路 挺进中游”六大篇章,全面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深情关怀和厚爱期许,生动展现了各族干部群众紧跟总书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生动实践。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关光伏治沙的资料图片。”新华社记者梁婉珊表示,“展览使我了解到内蒙古的发展印记,在生态文明建设、新能源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进步和转变。也感受到内蒙古全区上下涌动着聚焦聚力办好两件大事,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心向党、心向党中央,是内蒙古的光荣传统。走进“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展, 一幅幅图片、一张张图表、一段段文字、一件件文献档案展品,全面展示了内 蒙古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不论面临多少困难和挑战,各族人民对党的热爱和忠诚

  为采访团成员进行了生动讲解后,内蒙古展览馆宣传教育部讲解员白吉娜感触颇深:“我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用心用情地做好每一次讲解,讲好更多红色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内蒙古的历史和奋进历程,为内蒙古发展贡献一份光和热。”

  随后,采访团成员来到了内蒙古博物院,在“大辽契丹”“交融汇聚”等展厅,通过一件件经典的藏品,一个个精彩的文物故事,了解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中国民族报社记者郑涵月说:“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内蒙古,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博物院,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见证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藏品,希望以后能多多来内蒙古采访、看展,多进行一些相关报道。”

  “内蒙古博物院现有藏品15万件套,设有‘远古世界’‘文明曙光’‘边关岁月’‘大辽契丹’‘交融汇聚’‘解放之路’等9个基本陈列,所有的陈列核心主题是一致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蒙古博物院社会教育部讲解员刘弘轩介绍,内蒙古博物院积极打造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系列展览,吸引着众多游客走进博物院,近年来,年均观众量达200多万人次,成为内蒙古的一张亮丽“文化名片”。

  辛静感慨,“房租和师资是压垮部分托育机构的两座大山”。她说,国家政策对于托育场所的楼层、采光、通风等都有明确规定,这就决定了托育机构的场地租金普遍较高。

  <strong>一、遵守入出境规定</strong>

  肖恩·伯尼:任何含放射性物质的核污染水都有可能损害海洋生物、海洋环境,最终也可能损害人类健康。不同的放射性物质在环境中的表现不同,在海藻、海洋动物(如鱼类或软体动物)中的富集程度不同,但最终会富集在人类体内。因此,必须研究核污染水中每种不同的放射性元素可能导致的长期后果。

  月供相差超1400元

  “吉祥如意全家福,恭贺新禧满堂春”。看着自己贴的春联和福字,现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能量代谢与生殖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约翰·罗杰·斯彼克曼笑容满面,妻子用手机将这一刻记录了下来。

  天上圆月高悬,人间彩灯万盏。在澳门科学馆海堤旁,居民们赶来欣赏即将收官的“2022幻彩耀濠江”灯饰,不少人流连忘返。

傅玉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