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石头村”的绿色转型路:“撂荒地”变“致富田”

来源: 山东大众网
2024-06-16 12:35:22

  中新网福建长泰3月15日电 (林子越 林阿芬 林雪鑫)春回大地,农事渐起。走进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林墩办事处石横村的一处家庭农场,新农人张基模正在田间与农户一同为耕种做准备工作,松土、覆膜、播种,静待新苗破土而出。

  谁能想到,这片富含有机质的“黑土地”在一年多以前还是一块杂草丛生的撂荒地。“有时候在田里耕种的时候,还能捡到一些零碎的石料嘞。”行走在新田上,偶然间还能瞥见石板材产业给这片土地留下的斑驳痕迹,肥沃土层之下掩埋着的是一座座废弃的石材加工厂旧址。

  去年8月,张基模承包了这片36亩的撂荒地进行复垦,用于耕种烧烤茄、玉米、四季豆等农作物。

  “之前听说北方的冬天不适合耕种,但北方人又对蔬果有很高的需求,所以我就想着种一些反季节蔬果运到北方售卖,想不到 还产生不错的效益。”张基模说,这些田地经过政府的改良和调理后,和普通的农田并无二样,更是因为这几年林墩的生态环境日渐向好,种植出来的蔬果品质也越

  事实上,张基模在成为新农人之前,也曾在这里经营了数十年的石板材生意。对于林墩这些年的绿色转型之路,他也是见证者之一。

  “我来这的‘第一桶金’就是做石材生意赚到的。”他笑着回忆起20多年前第一次来到石横村的时候,彼时的山村土地上“填”满了大大小小上千家石板材加工厂。

  “石材厂无节制的扩张,不断挤兑着村民用于农耕和居住的空间,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张基模回忆着当时的各种场景说,从清晨到深夜,各种切割石块、货车轰鸣的噪声不断,漫天都是白色粉尘,随意倾倒的废石渣让原本清澈的溪流变得像“牛奶”一样浑浊。

  这种高度依赖资源的“粗放”发展之路终将难以为继,2019年的一纸禁令使得林墩的1098家石板材厂全部关停整治。“石材厂关停之后要做什么,我也思考了很久,最终决定把早年间在农业方面积累的经验,重新捡起来‘复习’一下。”张基模说。

  而在林墩,像这样的“撂荒地”变“致富田”的例子还有很多。自石材整治、产业转型以来,林墩办事处引导各村集中流转土地,因地制宜进行复垦复耕,引进优新品种,唤醒“沉睡”的土地资源。

  2022年以来,林墩办事处各村通过村企合作等模式,带动撂荒地整治面积近300亩,先后引种金观音、甜查理草莓、无核沃柑等14个优新品种,发展壮大千亩芦柑园、沉香园等示范项目,种植面积达1400多亩。

  林墩办事处党委副书记郑兆琦说,转型后的林墩在农业发展方面有着后发的强劲优势,同时,产业转型也显著改善了乡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情况。

  林墩,这个曾经靠山吃山的“石头村”,通过不断寻求与生态环境之间的最大公约数,有力推动了特色高效农业高质量发展,在希望的田野上不断描绘乡村振兴好“丰”景。(完)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持续优化调整,中国经济复苏势头强劲,有力提振全球经济增长信心。

  为更好给旅客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服务保障,珠江客运提前做好预判准备,加配售票员、更新最新型扫码器等设备,以减少高峰期旅客的排队等候时间。同时,考虑到部分旅客携带多个大件行李出行不方便,珠江客运还在码头设置了行李托运服务,办理行李托运后即由专人负责行李装箱和装船卸船,方便旅客轻松出行。

<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27/2352050066.jpg" alt="" />

  郭连兵是元古堆村两委班子的带头人。2013年,总书记来到这个村时,郭连兵因为中药当归卖得好,是村子里少数日子过得不错的,村干部向总书记介绍了他。

  近年来,以霞浦民宿为代表的宁德民宿产业发展迅速,入住一处民宿,看一海灵动、一山青翠,感受日落余晖、月满星空的浪漫,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诗和远方”。仅霞浦县,就有各类民宿400多家,房间数近6000间,年接待游客量达130万人次,营业额超2亿元,直接带动就业近2万人。

  坚决反对外来干涉和霸权主义再次成为拉共体国家的共识。美国自1962年以来一直对古巴实施经济、商业和金融封锁。据古巴官方统计,美国的封锁已导致古巴累计损失超过1542亿美元。《布宜诺斯艾利斯宣言》呼吁“结束对古巴的经济、商业和金融封锁”,“将古巴从所谓支持国际恐怖主义的国家的单边名单中删除”,并明确表示反对影响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任何“单边行为”。

陈正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