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变身美食博主:“不会挖土的主播不是好教授”

来源: 第一财经
2024-06-13 19:56:47

五十路六十路胖女人その月の終りに突撃隊が僕に螢をくれた。  建筑形式有“外不见木,内不见石”之说的拉卜楞寺,每年有(藏历新年)正月法会、二月法会、七月劝善大法会、九月法会、十月燃灯日等诸多佛事活动,吸引大批民众前往观光览胜。(完)3jM8x-mqkXD7PnnjYeA1c3td-考古学家变身美食博主:“不会挖土的主播不是好教授”

  中新社 南京6月13日电 题:考古学家变身美食博主:“不会挖土的主播不是好

  中新社记者 朱晓颖

  喝桂花糖藕粥,说到马王堆汉墓中的千年藕片汤;嗦螺蛳粉,谈到广西柳州白莲洞遗址的成堆螺蛳壳……“不懂美食的考古学者不是好博主,不会挖土的主播也不是好教授。考古和美食跨界匹配,也能成天生一对。”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教授张良仁日前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如是调侃。

  约访张良仁需见缝插针,他工作繁忙行程密集,要进行考古文物专业教学、科研,要和团队完成美食短视频的策划、拍摄,私下还要为网友答疑解惑。对这种“既要又要还要”的生活,张良仁乐此不疲、充满动力。

  张良仁从事考古学研究近40年,执着于带着中国考古学界的师生去海外发掘。他认为,一来中国学者已具备走向世界的全球眼光、发掘技术和多学科研究能力;二来可以培养熟悉海外考古的中国考古人才,扩大中国考古界的“全球朋友圈”。在伊朗一座土丘发掘时,他的团队发现了仿烧中国青花瓷的陶片,证明了古代中外的文明互鉴,这个发现让他无比激动,更坚定了要到海外考古的信念。

  为了让考古学更为大众所了解,2023年夏天,张良仁开始尝试美食主播,拍摄美食探店短视频,将考古和美食跨界匹配。“做短视频要形象好、口才好、有表演欲,这三点我都不具备。”受众从学生变成广大网友,习惯了三尺讲台的张良仁面对镜头很不适应,他觉得自己口音重,表达上也有些障碍,最开始拍的几期短视频都成了废片。

  于是张良仁转换角色,拜师练习发音和气息,并将创意、脚本都交给具有“网感”的年轻人,自己重点对短视频的知识点进行审核把关。“历史上南京人有多爱吃鸭子?”“鸭血粉丝是镇江的还是南京的?”“东坡肉是苏东坡发明的吗?”镜头中的张良仁总是头戴棒球帽端坐餐桌前,时而吸溜慢品、时而大快朵颐,将一道道餐点追根溯源,娓娓道来。

  一位博古通今的学者用历史解构美食的前世今生,以美食串联文化说古论今,这种独特的吃播方式让网友大呼“‘吃’下知识很管饱”。近一年来,张良仁和团队拍摄的《鸭生不易》《古代吃货图鉴》《三餐四季》等100多期短视频收获了200多万粉丝。

  在试水短视频前,很少社交的张良仁“两耳不闻窗外事”,学校、家庭、考古发掘现场构成了他的活动圈。探访完百余家餐馆,让张良仁不仅结识了一票餐饮界朋友,“画风”也变了不少。“我的妻子和女儿都觉得我说话风格活泼可爱多了,不少外校学生慕名跑来一‘堵’我真容。”

  一粥一饭,人间烟火,世代绵延,生生不息。在张良仁看来,美食天然对大众具有吸引力,考古也是。在优先保证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他希望未来能继续“追更”人间美味,发掘世间宝藏。(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认为,全球高通胀今年有望缓解,预计今年通胀率将从去年的8.8%下降至6.6%。

  一年前,随着鸟巢中央的微火渐渐熄灭,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盛会永远载入史册。传承冬奥遗产、放大冬奥效应,过去一年,后冬奥时代的可持续发展再次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典范。

  位于广州黄埔区中新知识城的广州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项目二期工程近日全面复工,正全力冲刺节点建设目标。“自项目复工以来,我们根据工人复工返场情况,编排制定施工计划,力争早日完成桩基工程,进入主体结构施工。”中建三局项目执行经理黄伟表示。据了解,该项目二期工程定位为航空轮胎大科学科研中心的成果转化带,打造集科研、生产、住宿等为一体的科学中心。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