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全力以赴共织国家水网

来源: 九派新闻
2024-06-28 08:42:00

  【光明时评】

  近日,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指出,水利部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推进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代表的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建设,统筹区域水网和省、市、县级水网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实施的水资源保障能力明显增强。10年来,全国新增水利工程供水能力约2000亿立方米,是上一个10年的3倍。

  国家水网工程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的关键举措。一批重大水利工程的建设,将为西部大开发、中部地区崛起、东北全面振兴、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实施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促进人口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利用格局优化调整。自2023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以下 简称《纲要》)以来,我国加快完善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加快建设国家水网骨干工程。目前,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已累计调水突破729亿立方米,成为沿线44座大中城市的重要水源,直接受益人口达1.76亿人。目前建成的国家骨干水网,联通300余座大型水库,形成了“四横三纵”的复杂巨系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水网构建的着力点是推进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规划建设,构建现代化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体系。《纲要》指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逐步建成,省市县水网基本完善,构建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随之而来的将是水网工程安全运维面临的挑战。亟须突破水网工程快速施工与风险防控技术瓶颈,构建从工程规划设计到施工运行管理全生命周期的复杂环境、极端荷载多场景多方位下工程建设与运维技术,创建水网工程性能保障与智慧运维平台,保障工程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例如,浙江水网是一个跨流域跨区域、多工程协同、多目标优化的庞大系统和超级工程,需要通过数字孪生工程建设赋予水网更高智慧和运行效率。通过加强水网工程与新型基础设施融合,从八大水系、骨干输配水通道和主要枢纽结点等工程起步,由零到整,逐步建成浙江水网数字孪生“一张网”,实现省域范围“洪可调、旱能补”的一体化调控,使“远水也能解近渴”成为现实。

  国家水网构建的落脚点是发挥工程效益,从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国通过南水北调、滇中引水、引江补汉等引调水工程互联互通,形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新格局,综合利用效益潜力巨大。然而,我国仍然面临水资源调配能力不足,互联互济和跨流域调度水平不高等问题。未来,还需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开源和节流、存量和增量、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做到工程综合效益最大化。此外,2022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已突破11亿千瓦,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均居世界第一。新型电力系统的形成也改变了水网工程中的蓄水过程,亟须创新水资源“量—能—质”互馈理论,突破多类水网工程多目标优化调度技术、研发水网工程综合调度系统及相关实验平台,从而发挥水网工程的综合效益。未来,保障国家水资源安全,科学支撑空间均衡的国家水网建设,关键在于精准研判水资源长远供求趋势,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工程安全保障能力,提高水资源综合调度水平。需要在明水情、护安全、优调度等多个方面持续开展科技攻关,从而增强水资源调控与供给能力,全力以赴推进国家水网建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夯实水安全保障基础。

  中信证券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程强等认为,食品价格走低将主导4月CPI走势,同比或将回落至0.2%附近。4月出栏旺盛叠加消费淡季导致生猪价格持续走低,鲜菜价格亦出现季节性回落。成品油价格调升和核心CPI的持续修复则将成为推升CPI的主要力量。

  加入欧盟、北约,只是西方给予的一种画饼充饥。实际上,起码在俄乌冲突的当下,以及俄乌未能彻底解决边界问题之前,对乌克兰来说,欧盟、北约之梦都是黄粱美梦!

  “大熊猫‘小丫’没了,真的假的?”近日,关于大熊猫小丫去世的话题引发网友讨论。网友在晒出“小丫”走红的丸子头网图时,也晒出了陕西省林业局关于“小丫”去世的回复。回复显示,“小丫”于2022年6月12日死于尿毒症。

  姚志波于2011年4月至2014年3月任五常市委书记,2014年3月调任黑河市委常委、北安市委书记,后任黑河市委副书记、北安市委书记等职,2018年12月被调整为黑河市委副厅级干部,2022年8月19日通报被查。

  有分析指出,从此前中方发布的《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到中国领导人与乌领导人通话,中国在解决乌克兰危机问题上有立场,有思路,还有行动。元首外交将打开通道,营造气氛,指引方向,接下来就是具体问题在工作层面予以解决。

  淄博市2023年政府报告中提到,当下淄博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产业创新力不强,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不够顺畅,重大项目和优质平台支撑作用不足,经济体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等挑战。

张芳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