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夏季达沃斯|新技术 新产业 新动能

来源: 国际在线
2024-06-28 19:05:47

  在此次论坛上,像这样的新技术发展及应用备受关注。与会人士指出,这些面向智能化、绿色化的新技术,有望在未来达到可观的应用规模,带来新的产业革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走进夏季达沃斯会场,“绿色科技”的踪迹随处可见。记者了解到,大连国际会议中心采取“绿证”交易的方式实现100%“绿电”供应,空调系统采用“海水源热泵”技术,通过海水进行制冷换热。

  “此次论坛100%的绿电是中国华能独家提供的。”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温枢刚说。在论坛上,温枢刚还介绍了华能集团的CCUS技术(先进低能耗发电厂烟气二氧化碳捕集与精制技术),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等。“中国华能正在从传统能源集团向清洁能源集团转变”。

  此外,论坛还发布了年度十大新兴技术报告,介绍了未来三至五年影响各国社会和经济的突破性技术,包括驱动科学发现的人工智能、弹性热量材料、能捕获碳的微生物等,涉及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多个领域。

  技术创新迭代,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也在加快。世界经济论坛大中华区主席陈黎明表示,当前,创新技术已经深入生产生活方方 面面,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生活便利性和生活质量。

  以人工智能为例,其应用已在智能制造、医疗健康、交通出行等产业领域显示出巨大潜力。“人工智能对于未来整个制造业的影响会是颠覆性的。”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数据官刘宗长说,很多过去依赖于人工经验的工作,比如关键设备的调参等,未来都可能逐步利用大模型去实现,让工作变得更加简单。

  英矽智能首席科学家任峰介绍,新药研发这一领域长期受制于高失败率、高成本和时间消耗,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缩短了药物研发周期,大大提高了成功率,降低了成本,为未来医疗健康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Momenta初速度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曹旭东表示,随着应用数据驱动的算法方式解决自动驾驶的问题,如今,自动驾驶在硬件成本下降和软件性能提升方面都在快速发展,行业渗透率爆发式增长。“当前最一流的自动驾驶跟人类驾驶水平仍有很大差距,但很快会达到并超过人类驾驶水平。预计2030年无人驾驶将迎来规模化应用。”

  根据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等单位近日联合发布的《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2024》,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784亿元,增速13.9%。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企业采用率已达15%,市场规模约为14.4万亿元。

  绿色产业规模也持续发展壮大。数据显示,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近一半在中国。截至2023年底,中国的风电、光伏累计装机量达到10.5亿千瓦,占全球新能源总装机量的四成。中国风电、光伏产品已出口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是驱动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双引擎。”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中国区执行合伙人吴淳表示,智能化具有强渗透性和广覆盖性,有助于发展提质增效、优化资源配置。而绿色化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共识,不仅有助于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资源高效利用,还有利于驱动产品技术的创新,从而以经济结构升级和产业高端化,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记者 汪子旭 武江民 张逸飞)

  形势越是复杂,越需要采取冷静务实态度,战火越是延宕,越不能放弃争取和平的努力。中方希望与各方一道,继续致力于和平努力,争取早日实现和平。

  为研制第一艘国产大型邮轮,从设计规划、工艺工法到现场管理,中国船舶集团(以下简称中船集团)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的工程师几乎全面革新了此前的造船技术。

  甘肃省委书记在讲话中指出,领袖嘱托殷殷,让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如负千钧;群众期盼热切,让我们深感惴惴不安、如坐针毡;现实差距明显,让我们深感如牛负重、如芒在背;区域竞争加剧,让我们深感标兵林立、如恐不及。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2月15日,中消协发布2022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其中提到,在线会员服务领域问题主要有:一是智能电视平台“套娃式”收费引发消费者不满。由于智能电视系统内各模块资源相互独立,消费者连续充值却仍无法观看全部视频内容;二是视频平台会员服务体验不佳。视频平台限制原会员用户手机投屏功能,若解除限制需购买更贵的增值会员服务;三是婚恋平台会员服务存乱象。一些婚恋平台收取高额服务费,但实际服务达不到约定标准,有的对会员信息审核把关不严,甚至提供“婚托”虚构交友、结婚需求欺骗消费者;四是网络会员服务默认自动续费。一些网络会员服务平台先诱导消费者免费使用,到期后未向消费者充分告知或有效提醒消费者情况下自动续费。

  “生产设计和船厂设施、产能紧密相关,而各家船厂的产能不尽相同。”李嘉宁举例说,建造邮轮就像拼积木,在陆地上将钢板切割成基础零件,零件拼成分段,分段组合成总段,再将总段整体吊装到船坞进行搭载。

  南宁市一家房产中介公司的员工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贷款人年龄加贷款期限”不超过80岁的规定并未普遍执行。而且,之前网上所传的鼓励70岁到80岁的老人贷款买房,属于误读。根据当前的市场交易现状,一般买房人的贷款期限在10年到25年之间,最高的有30年,参照“贷款人年龄加贷款期限”放宽至不超过80岁,政策面也不会是将贷款人年龄放宽至80岁。

李美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