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龙头私有化收购!标的公司将退市

来源: 36氪
2024-07-08 01:29:47

  图片来源:公司公告

  截至7月5日,瀚蓝环境收报21.28元/股,最新市值173.5亿元;粤丰环保收报4.06港元/股,最新市值约99.05亿港元。

  拟私有化收购粤丰环保

  根据公告,瀚蓝环境此次拟联合投资人广东恒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广东恒健”)和广东南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南海控股”)向公司境内间接子公司瀚蓝(佛山)投资有限公司增资,并通过瀚蓝佛山直接子公司瀚蓝香港提出协议安排计划,以协议安排方式私有化粤丰环保。

  公告还表示,本次交易示意性注销价暂定为4.90港元/股,按照粤丰环保当前公开披露的已发行总股本24.4亿股计算,100%股权对应的整体金额为119.5亿港元。交易完成后,瀚蓝香港将持有粤丰环保约92.77%股份。

  据公开资料,粤丰环保于2014年在港交所上市,是广东省规模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企业,城市生活垃圾总处理能力达54,540吨/日,垃圾焚烧发电业务的运营效率领先同业,总体产能利用率超100%,整体经营效率保持高水平。此外,随着多个项目已进入稳定运营期,公司资本开支同比大幅下降,经营现金流显著改善,具有潜在高分红能力。

  瀚蓝环境称,公司与标的公司从事的行业同为节能环保行业,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本次交易为同行业产业并购,符合国家战略方向,将提升公司的资产规模和盈利水平,有利于提升公司的行业地位和影响力,深化与省属国企的战略合作,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业务规模有望大幅提升

  据瀚蓝环境及粤丰环保年报披露的垃圾 焚烧规模数据分析,本次交易完成后,瀚蓝环境在运营项目的垃圾处理量将达到7.35万吨/日,待建及规划项目达到1.68万吨/日,合计将超过9万吨/日,将有望跃升至A股第一、行业前三,业务规模和行业地位大幅提升,规模效应进一步显现。

  根据公告,本次交易瀚蓝环境将联合广东恒健、南海控股三方共同实施。资料显示,广东恒健的实控人为广东省国资委;南海控股的实控人为佛山市南海区国资局,与瀚蓝环境属同一实际控制人。

  业内人士表示,广东恒健是由广东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公司,是广东省级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本次参投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的重要举措,将有望打造广东环保产业的“链主”企业。此外,南海控股作为瀚蓝环境的大股东,此次助力瀚蓝环境做大做强核心业务,体现了对其未来发展的信心。

  拓展未来发展空间

  瀚蓝环境是节能环保行业龙头上市公司,自2000年上市以来,公司先后完成多宗重大并购,从单一业务向综合服务延伸,经营规模迅速壮大,并积累了丰富的并购重组经验。此次瀚蓝环境与粤丰环保强强联合,有望通过协同创新和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拓展未来发展空间。

  据介绍,瀚蓝环境与粤丰环保均有多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手,瀚蓝环境的大部分项目位于福建省,粤丰环保主要项目位于广东省,双方布局均位于东部沿海省份。双方强强联合有望发挥协同共振的效应,为“大固废”战略发展打开更广阔的空间。

  据公开资料,粤丰环保与瀚蓝环境均高度重视ESG管理并获得业界认可,粤丰环保曾获得香港ESG披露贡献先锋大奖、ESG领先企业奖;瀚蓝环境曾获中国上市公司价值评选ESG百强、粤港澳大湾区上市公司评级TOP10等荣誉。

责任编辑:杨红卜

  1月8日中国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韩国方向客源增长较快,且大量美、加旅客通过韩国中转来华。航班供给量下降、需求陡增是机票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就这样,年广久和“傻子瓜子”又得以继续经营。这一次和他一同获“救”的,还有全国逾10万的个体工商户。邓小平的这几句话,使得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雇工问题迎刃而解。

  从省级层面来看,广东无疑是汽车产业领跑者。不久前,广东最新政府工作报告透露,广东已形成8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其中,去年诞生的第八个万亿集群,正是汽车产业。这也意味着,作为全国汽车产业“领头羊”,广东率先迈向万亿级。

  相比之下,欧洲本土供应商的展位更受青睐,哪怕价格更贵,也会有很多客户去看。找格岚德接洽的客户关心中国的社会经济恢复情况。“你能感受到那种对中国供应链不太放心的忧虑。”夏明月观察同行,发现大家的收获各不相同。

  “没有伟人救我的话,(我)哪有今天!我的一切都是党的。”1992年底,年广九曾给邓小平寄去了1公斤“傻子瓜子”,并找人代笔写了一封感谢信。

  网络安全审查发生在滴滴在美国上市两天后,分析认为,这与中美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要求有关。2009年,中国证监会、国家保密局和国家档案局曾经出台一份文件,《关于加强在境外发行证券与上市相关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要求“在境外发行证券与上市过程中,提供相关证券服务的证券公司、证券服务机构在境内形成的工作底稿等档案应当存放在境内”。而在2021年3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通过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中,对在美国上市的外国公司提出了更多的信息披露要求。

曹智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