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银美林:看好铜价涨到12000美元,生产成本较高的“非第一梯队”铜矿企业弹性更大

来源: 金融界
2024-06-09 07:48:28

男生女生差差差app2023「学校のどこが嫌いだったの」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1月28日电 综合报道,此前对德国总理朔尔茨来说,援乌坦克问题“是一条红线”。近日,他已经突破这条红线,又划了两条红线。ON2SylG-NrKK11cIlLY3n27CnB-美银美林:看好铜价涨到12000美元,生产成本较高的“非第一梯队”铜矿企业弹性更大

当地时间周五,美银美林Jason Fairclough等分析师发布深度行业报告,表示铜价有望在2026年涨到每吨12000美元,较当前水平高出超过20%,与花旗的预测最为接近。高盛则认为,铜价有望在年底提前达到这一水平。

报告指出,由于能源转型、印度需求的增长、以及AI和数据中心建设浪潮的兴起,市场对铜的需求正在飙升,预测到2026年,全球供需缺口将扩大一倍,达到74.3万吨。

2026年缺口或扩大一倍

该报告以“人人都想要铜”(Everybody wants copper)为题,可见其对铜需求之看好。

美银美林指出,必和必拓最近就对英美资源集团发起的世纪收购,这让市场充分认识到一件事:在铜价飙升的预期下,优质铜矿资产变得愈发稀缺,掌握铜资源的价值也与日俱增。

报告指出,当前全球正加速能源转型的步伐,而这一进程的核心就在于“去碳化”。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对铜等金属的强度需求将显著提高。

此外,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以及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将为铜价提供有力支撑。

在铜供应紧缺的背景下,美银美林预计,2024年铜供需将出现32.4万吨的缺口,到2026年,这一缺口将达到74.3万吨。

优质纯铜矿企业,看自由港和南方铜业

美银美林指出,铜矿公司的估值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既要看重基本面因素如成本、储量,也要考虑市场因素如规模和流动性。那些各方面表现都突出的优质公司,会获得更高的估值溢价,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对于全球主要纯铜矿企业的估值分析,美银美林引入了一个新的估值指标:每吨铜年产能对应的企业价值(EV),简称EV/吨。

通过计算,美银美林发现平均每吨 铜产能的价值约为55000美元。

但不同企业的EV/吨差异很大,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成本地位——成本越低,EV/吨往往越高。

矿山寿命——矿山寿命越长,EV/吨越高。

所在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风险不同,EV/吨也会有差异。

股权“包装”——上市公司的EV/吨通常高于非上市公司。

具体到企业层面,美银美林指出,美国两大上市铜矿巨头自由港和南方铜业的EV/吨超过90000美元,估值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综合矿业巨头:“隐藏”的优质铜资产应该被看到

而对于大型多元化矿业公司,美银美林延续使用EV/吨指标来推导出这些公司中优质铜业务的隐含价值。

分析结果显示,这些综合矿业巨头旗下的铜业务价值相当可观,只是常常被投资者所忽略:

必和必拓,其铜业务年产权益吨位约140万吨,按照EV/吨指标估算,估值可能在790亿到960亿美元之间。

英美资源的铜业务规模虽然不及BHP,年产权益吨位约70万吨,但估值也可能达到410亿至500亿美元。

至于嘉能可,其铜业务年产权益吨位约86万吨,隐含价值可能在490亿至590亿美元之间。

这些数字充分说明,综合矿业公司的铜业务绝非”副业”,而是真金白银的”价值洼地”。只是由于这些公司业务众多,铜业务的价值常常被市场低估。

这些铜企,盈利弹性很大

美银美林在报告中尤其提到了一种铜矿企业,即那些生产成本较高的“非第一梯队”铜矿企业。

与行业龙头相比,它们成本较高,意味着利润率相对较低;矿山资产的开采寿命较短,未来持续盈利能力存疑;规模较小,缺乏规模经济效应;资产负债率偏高,财务风险相对更大。

从投资角度看,这些生产商企业似乎“质量”不高。比如,如波兰KGHM集团和西班牙阿塔拉亚矿业的EV/吨还不到20000美元。

然而,一旦铜价上涨,利润增长空间可能更大。美银美林指出,这些股票可能具有另一种吸引力,即更高的价格杠杆。

所谓价格杠杆,是指铜价变动对企业盈利的影响程度。美银美林认为,对于成本高企的生产商而言,当铜价上涨时,它们的利润增长可能更为显著。

假设铜价上涨10%,KGHM2025年的EBITDA可能会增长26%;阿塔拉亚矿业明年的EBITDA涨幅也能达到25%。

当然,这种“高杠杆”也意味着更高的风险。一旦铜价下跌,这些企业的股价跌幅可能也更大。

本文转载自华尔街见闻,作者:卜淑情;智通财经编辑:陈宇锋。

责任编辑:郭明煜

  新华社北京1月28日电(刘济美、吴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发布《军人勋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家乡的变化太大了!”在广州工作的王威两年没有回老家过年了,今年他早早赶回家,帮父母办年货、贴春联、做团圆饭。他打算好好享受春节假期,找回儿时过年的记忆。

  成都房地产市场历来具备良好的市场韧性,大量的产业人口流入为房地产市场持续提供充足的需求支撑。2022年,成都商品住房成交量位列全国首位,下半年受高温限电、疫情影响,市场在短期扰动后,仍能稳步回升。去年四季度,成都商品住宅月度供销面积均连续环比上升,市场进入修复阶段。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