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加强高校本科专业优化调整 有的放矢培养急需紧缺人才

来源: 金融界
2024-06-29 15:01:42

  中新网3月19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就《关于公布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答记者问。

  全文如下:

  1.请简要介绍此次专业备案和审批 工作的基本情况。

  2.通过专业设置和调整工作,在优化专业结构方面成效如何?

  答:专业备案和审批工作,既是动态调整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年度常规工作,也是落实《改革方案》,持续提升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的重要实践。

  此次专业增设、撤销、调整共涉及3389个专业点。新增1673个、撤销1670个,数量基本持平。工学、教育学、经济学等学科门类的专业点增加数量位居前三,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的专业点数量相对减少。从学科门类看,工学所涉专业点数量最多,有1322个,占比39%,这与工学作为第一大学科门类的基本情况相呼应;从区域布局看,涉及中西部高校的专业点有1802个,占比53.17%。总的来说,专业结构和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更趋理性。

  3.此次专业设置和调整工作有哪些特点?

  答:此次专业设置和调整工作主要有以下四大特点:

  一是服务国家战略。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以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新增国家安全学、电子信息材料、生物育种技术、生态修复学等新专业,支持高校增设数字经济、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等一批急需紧缺专业点。

  二是瞄准区域需求。落实部党组提出的“高等教育要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优化布局结构上做好先行先试”部署要求,强化省级统筹,引导地方高校增设智能制造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智慧农业、智能采矿工程等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急需专业。

  三是强化交叉融合。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为引领,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新增交叉工程、健康科学与技术、智能视觉工程、工程软件等新专业,支持高校增设一批智能建造、网络与新媒体、虚拟现实技术等专业点。

  四是突出就业导向。进一步强化就业与专业设置间联动,推动各省结合本区域产业发展实际,梳理报送就业率相对较低的专业223种,为高校调整专业结构提供重要参考。压实高校主体责任,明确要求高校对就业率过低、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谨慎增设、及时调减。

  4.近一年来,专业设置调整工作有哪些新举措?

  答:一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变化,对国家控制布点专业进行动态调整,更好发挥本科专业目录的指导作用。此次专业设置工作中,专题审议了各专业类教指委提出的调整国控专业范围的动议,经专题讨论、投票表决等程序,将资源勘查工程、护理学、助产学调整为国控专业。

  二是进一步强化省级学科专业建设的统筹和管理。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学科专业发展规划,结合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引导有条件的高校增设急需紧缺专业。各省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实际,梳理了急需紧缺专业520种,引导高校以服务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

  三是试行专业设置预申报制度,专业设置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要求高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自身办学定位、办学条件等,提前谋划增设专业。高校申请增设专业(不含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原则上应列入学校学科专业发展规划,提前1年进行预申报。目前,已有760所高校通过专门网站提交了2024年拟增设专业预申报材料,涉及634种专业、2965个专业点。

  5.对于进一步做好专业设置工作,有哪些考虑?

  “我们已经扭转了威权主义。”卡斯特罗抛出慷慨激昂的口号,称她将组建民族和解政府, 以人权、经济改革和反腐败为中心,逐步废除滋长贪腐和毒品走私的法律,并谋划成立由联合国支持的反腐委员会等机构。

  “很多医院都是院长一个人说了算,下面的人按流程走上去,有可能院长会否掉,这把规章制度都架空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岐黄法商研究中心主任、医药卫生法学教授邓勇说,堵住监督盲点和制度漏洞是破除医疗腐败的关键。

  “现在是民航的传统淡季,随心飞产品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流和现金流。”民航新型智库平台专家李瀚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随心飞能增加多高利润不好说,但至少能让航司少亏一点。

  杭州市此次拟放宽技能人才落户条件显然也有背后考量。在技能人才需求方面,《共同富裕实施方案》提出具体要求,即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比例大幅提高到35%。而截至2022年6月,浙江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比为28.5%,尚与方案目标差距较大。

  详戳→<a href="https://weibo.cn/sinaurl?u=https%3A%2F%2Fwww.guiyang.gov.cn%2Fzwgk%2Fzwgkxwdt%2Fzwgkxwdtjrgy%2F202302%2Ft20230203_78085372.html" target="_blank">https://www.guiyang.gov.cn/zwgk/zwgkxwdt/zwgkxwdtjrgy/202302/t20230203_78085372.html</a>

  面对接访,他表示,“有什么问题敞开讲,我们就是来推动解决问题的”。媒体报道,郑栅洁反复强调,要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来访问题当家事,推动领导干部公开接访和阅批群众来信常态化。

叶素菱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