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设计如何跨界数字艺术?业者共聚探讨前沿发展

来源: 旅游网
2024-06-29 03:22:42

  中新网北京6月27日电 (记者 应妮)生物设计是什么?如何与人工智能结合?跨界数字艺术又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一场跨界科技、艺术和商业的论坛日前在京举行,为艺术相关业者和创作者提供了一次拓展想象力的前沿分享。

  国际知名数字艺术家、美国新州罗格斯大学终身正教授谭力勤应邀在北京服装学院作演讲,深入探讨了生物设计的核心概念、形态、分类及其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他指出,生物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我们可以从大自然学习,创造更可持续的生活方式。通过在生物设计专业的学习,业者将重新定义能源、水、空气、废物和材料在设计中的使用。

  谭力勤将生物设计定义为一门融合了生物学、设计学和艺术学等的跨学科艺术创作与设计学科,并探讨了合成生物设计和量子生物学等新兴领域对未来的影响,同时展示了许多国内外的生物设计作品,如北京服装学院学生的《液态盔甲》。同时,他强调中国亟须在全球产生深远影响的未来学家,并希望北服学子能够承担这一责任。

  谈到数字艺术展览如何链接新世代新消费体验,数字艺术中国创始人王泊乔作为策展人参与的京东方苏州湾数字艺术馆,现已成为行业数字艺术公共服务场馆的标杆之一,不仅给博物馆、美术馆等有了形式创新的启发 ,同时将媒介变迁带来的艺术发展史,通过数字技术巧妙浓缩在“灵境数字艺术展”的有限空间,展示科技与艺术融合之美的无限可能。

  芒果美术馆在湖南扮演着潮流艺术的重要角色,尤其吸引年轻观众。该馆馆长邱天强调,美术馆不仅展示艺术作品,更通过引入VR、AI等新技术以及与其他文化机构合作,为观众提供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的展览体验,“美术馆的使命在于引导年轻人的审美,避免低俗,沉淀真正的美感,打造真实的艺术消费场景”。

  teamLab是国际知名数字艺术团队,其在北京的 teamLab无相艺术空间目前是亚洲最大的沉浸式艺术空间。副总经理杨文婷介绍,该空间自2022年开业以来,20至30岁的观众年龄段持续增多;今年还单独开辟了约500平方米的Cube空间,为中央美院学生提供毕业作品展示场所,“通过这一合作,我们不仅为年轻艺术家提供了展示平台和发展机会,还推动了数字艺术的普及和教育,促进艺术与社会的深度融合”。

  据悉,此次论坛由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和数字艺术中国共同主办。(完)

  目前,商品反通胀(disinflation)趋势基本形成,与房租相关的物价压力有望在年中出现转折,而服务性通胀的上涨趋势似乎还没有出现明显拐点,劳动力市场持续火热似乎是个隐患。施罗斯伯格向记者分析道,新冠疫情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包括人口老龄化、提前退休和移民疲软等因素,拖累劳动力供应,令就业参与率难以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他认为,这些变化可能预示着就业市场对美联储的限制政策反应缓慢,从而增加不确定性。

  姜晓玉萌生了助农营销蜂蜜的想法,并在村扶贫干部的支持下开始在她的自媒体账号上写文章宣传家乡的蜂蜜,第一篇文章发送出去,就帮村里卖出1000多件蜂蜜。从大二开始,姜晓玉一直在做新媒体商业文章的写作兼职,积累了电商和营销方面的知识。她开始思考,怎样才能帮家乡更好地销售蜂蜜?

  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共同主办的“‘一带一路’迈入十周年的进展与评估”研讨会在北京举办,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十周年进行回顾与展望。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在1月会议前两周,美联储内部在加息25个基点和50个基点问题上依然存在分歧,直到12月CPI数据出炉后委员会内部才达成共识。考虑到美联储需要评估货币政策的累积效应,最终的决定可能同样要到3月会议前夕才能明朗。

  在“企业出一点,平台让一点,政府补一点”的促消费思路指导下,过去一年,支付宝联合全国千万商家举办了两场消费节,投入资金资源,用红包码、优惠券、直播带货等形式刺激消费,累计拉动消费规模近650亿元。业内专家认为,这些数据表明,充分发挥平台作用,为实体经济数字化赋能,创新消费形式,有助于线上消费活跃、线下人气回升。

  武汉晚报讯(记者汪文汉 通讯员袁剑)近日,武汉邮局海关查获一起非法邮寄象牙及其制品案件,原来是一把象牙扇惹的祸。

毛怡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