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两会观察:院前急救如何为生命“保驾护航”?

来源: 伊秀女性网
2024-06-08 21:44:22

  中新网上海1月23日电(记者 范宇斌)院前急救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民众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的重要手段。正在举行的2024年上海市两会上,农工党上海市委会提案建议“加强上海院前急救体系建设”。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

  医药卫生是农工党的主体界别。农工党上海市委会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上海的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成效,但在体系硬件、信息化、急救制度等方面仍面临急救站点不足、信息系统不完善、车辆和设备管理不优化、专业人员紧缺、AED(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不足、民众急救知识不够普及等问题。

  “与国际发达水平相比,结合上海市人口规模、人口密度、交通状况等因素,上海市急救站点的数量和密度仍有提升空间。”农工党上海市委会提案指出,上海在院前急救体系建设中,急救中心软硬件和信息化水平可进一步提质增效。

  AED配置少、使用率低是许多城市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农工党上海市委会在调研中发现,目前,上海AED配置存在耗材和维护成本高,配置数量、位置不明确,维护周期缺乏机构监管等问题。电极贴片的收费高且标准不统一,医保支付政策不明确,直接影响了AED设备的普及和使用效果。此外,急救相关收费标准和转运标准也应进一步合理规范。

  对此,农工党上海市委会提案建议,上海要进一步强化 急救中心软硬件水平。根据城乡人口分布、交通状况、突发事件发生频率等因素,进一步科学合理确定急救站点和备勤站点数量、位置和覆盖范围,加强对其他院前急救能力人员的培训、指导、协调等工作,提高其与急救中心的衔接效率和质量。

  车辆管理方面,可根据不同类型和级别的院前急救需求,将车辆分为A级(重症)、B级(中度)、C级(轻度)三类,分别配置相应的设备和人员,避免过度配置或不足配置。将非应急转运车辆单独管理,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运营,提高其在非紧急情况下转运患者的效率和收益。

  完善院前急救AED配置和群众科普方面,农工党上海市委会提案建议,政府应考虑制定法律法规,要求特定公共场所、企业和机构配备AED设备,并定期维护,以提高设备配置率和可及性。同时,结合信息化手段,形成有效覆盖、快速反应、便捷使用、实时更新的AED网络体系。加强AED及院前急救知识科普培训,组织和引导更多医疗机构、社会组织参与培训,提高已配置设备场所人员操作掌握率。试点在高危人群家庭以租借形式配置AED,如有心脏病史或其他慢性病史的老年人、残疾人等,提高其在家中发生心脏骤停时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此外,结合院前急救服务的成本结构和市场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院前急救收费标准,上海可试点将AED电极贴片耗材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明确急救操作、耗材、搬运、转运等各项收费项目和金额,完善院前急救收费补偿机制,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完)

  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前不久,有媒体用22张海报回顾我们一起走过的2022年,引发网友强烈共鸣。那是奥运圣火再次闪耀北京这座千年古都的精彩瞬间,那是中国航天员结束“太空出差”返回地球的激动人心,那是热血勇士蹈火出征、扑灭重庆山火的义无反顾,那是梦天实验舱圆梦九天、“拼”出太空家园的无尽探索……一张张海报、一帧帧图片,将过去一年人们的共同奋斗和拼搏定格为集体记忆,铭刻在时间的深处。光阴流转、四时更替,岁月告诉我们,把努力奋斗的激情、稳步向前的坚韧从过去延伸到未来,才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打开新格局。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03/95/1213258398338338463.jpg" alt="" />

防暴处突、侦查破案、缉毒抓捕

  如遇突发情况,请第一时间报警或联系总领馆寻求帮助。

  做伞的第一步就是要上山寻找合适的竹子。好不容易找到了合适的竹子,老师傅告诉我们,制伞工序一共七十二道,我们才刚刚开始。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昆明1月3日电 (记者 胡远航)记者3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总结了沿陆上丝绸之路的经济植物交流,表明芥菜、莴苣、荞麦、鹰嘴豆等14种作物是沿着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杨皓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