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打造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高端品牌

来源: 天眼新闻
2024-06-07 08:39:06

  这是记者31日从北京市司法行政人才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北京市司法局政治部主任张卫东表示,北京市司法局通过实施“引领工程”“品牌工程”“基础工程”三大工程,打好人才工作“组合拳”,引导人才资源向战略大局聚焦、向支撑事业高质量发展聚焦、向服务民众工作生活聚焦,在2023年形成了一批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

  打造人才工作“品牌工程”

  张卫东表示,去年,北京市司法局与市人才局、市教委联合印发了《首都涉外法治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从“培养”“引进”“使用”三大环节提出14项具体举措,致力培养一批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通晓国际规则、精通涉外法律实务的高端人才。

  为抓好示范落实,北京市司法局专门设立了“北京市百名高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项目,计划利用3年时间培养100名高端涉外律师、公证员、仲裁员、司法鉴定人、法治岗位公务员,着力打造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标志性高端品牌。

  同时,以出台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和任职资格评定一系列文件规定为依托,抓实人才工作“基础工程”。会同市人社局印发了《北京市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将公证员和司法鉴定人正式纳入北京市社会化职称 体系。

  举办高端涉外法治人才培训班

  张卫东表示,北京市司法局通过开展北京市司法行政领军型专家型骨干型人才(下称三型人才)首届评选工作,初步打造了司法行政人才“雁阵格局”。三型人才评选每两年为一个周期,2023年首届评选主要面向法治保障、法律服务、监狱戒毒等领域开展,共评定三型人才311名,包括领军型16名、专家型85名、骨干型210名,人才梯队结构基本形成。

  同时,通过举办高端涉外法治人才培训班,孕育孵化了首都司法行政系统涉外人才培养的“样板工程”。首期参训学员33名,均已纳入系统人才库。北京市司法局将加大对人才的推荐使用力度,助力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strong>着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培育就业增长点。</strong>深入实施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加力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和政策支持,创建一批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组织开展各类创业推进活动,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支持灵活就业健康发展,支持零工市场建设,及时发布零工信息,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继续推进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民间社火是浚县传统的群众性娱乐活动。本是祈求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的民俗活动,在不断演变中,浚县百姓将音乐、舞蹈融入社火表演,日渐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活动。目前,全县近半数的村都有社火晚会。

  据外媒1月3日报道,欧盟委员会已收到意大利提交的第三批190亿欧元“下一代欧盟”复苏资金申请。意大利关于如何使用欧盟复苏资金的《国家复苏和韧性计划》涉及金额达1916亿欧元,其中690亿为拨款,1226亿为贷款。截至目前,欧盟已拨付249亿欧元预付款和第一批、第二批各210亿欧元复苏资金。

  此外,各地各部门精准发力、多措并举,调动各方积极性,有效拓宽资金来源。河南省结合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通过以电折水、计量收取水电费等方式筹集日常管护经费;江西省永修县在落实适当财政补贴的基础上,用好新增耕地指标交易收益、村集体经济收益等,多渠道筹措建后管护资金。

  当天,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过发言人发表声明称,安理会做出的决定正当其时,叙利亚的人道主义需求已达到2011年该国爆发冲突以来的最高水平,叙利亚人民当前正在跟严冬和霍乱疫情做抗争。

  正因此,县城正引起宏观政策层面和不少企业重视。以前更不受关注的县城正成为稳增长、扩消费的重要承接点。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县城建设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引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

陈依芝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